• 网站首页
  • 国内
  • 国际
  • 产业
  • 宏观
  • 公司
  • 体育
  • 评论
  • 人物
  • 投资理财
  • 蓝冠理响笔记|白彤东:新冠疫情下对西方体制

    发布时间: 2023-09-21 08:43首页:主页 > 宏观 > 阅读()
     2021年中国(曲阜)国际孔子文化节、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办。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“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”主题,邀请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、学者共同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,共同探讨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径,呈现了一场人文荟萃的文明盛景、一场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宴。

      为了更好地展现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创新理论成果,蓝冠家政流程《理响中国》特别推出《理响笔记——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》专栏。今天,《理响笔记》邀请到的是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白彤东,他分享的题目是《新冠疫情下对西方体制的儒家政治哲学反思》。


      白彤东

    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

      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,为哲学思考的思想实验提供了大量的资源。本文的反思,会 以广义的西方自由民主体制为背景。之所以如此,有很多原因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,以日 裔美国政治学者福山的著作为代表(Fukuyama 1992),蓝冠平台与蓝冠平台主流观点认为,自由民主体制 是所谓的历史终结,即人类对理想体制找寻的终点(尽管这一信念,在近年来越来越被怀 疑)。更重要的是,我下面反思的两个重要问题,隐私问题和国家强制问题,在西方自由 民主体制下才变得非常突出。后面三个问题,我也是从批判的眼光,来考察这一体制,揭示这个框架的局限。因此,我会以此种体制为背景,看看新冠疫情所带来的挑战。无论是内部探讨还是外部挑战,我所依据的一个重要资源,是儒家思想。我希望,这里的反思, 对相关的人类政治的根本问题,对理想制度的探求,都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。

      隐私与公益?

      控制新冠疫情扩散的很重要的一个办法,是所谓的接触追踪(contact tracing),即用人工或电子手段,追查已感染的病人的接触者。电子手段,包括手机定位、视频监控, 等等。但在西方民主社会,尤其是在美国,这些手段经常被怀疑侵犯了个人隐私,并常被 比作小说《1984》里面监督与控制人民的一言一行的大哥(Big Brother)的角色。但是, 在经验的层面上说,电子手段追踪感染者,很难说与自由民主制度冲突。韩国、以色列都利用手机进行接触跟踪,英国也有大范围的视频监控。

      在对隐私的侵犯上,可以被很多人都接受的担心,来自于对个体尊重的缺乏,对个人资料保护不够,甚至是对这些资料的滥用。现在中国很多事务办理,都要求提供手机号码、 身份证信息。但是如何保护这些信息,并不明确。很多人可能都有接到广告推销电话、航 班更改的诈骗电话等经历,而其原因,应该都是个人信息(身份证、电话号码)没有被保护好、甚至被恶意售卖的结果。

      对待这些问题,我们可以通过明确的个人信息保护与使用的法律,形成尊重隐私的公 序良俗来解决。但是,在西方,有些人似乎把关心的重点转移到对隐私本身的保护,即拒 绝任何公权力、企业获得个人资料的行为,而不是关注在它们获得这些资料之后的使用的 管理。在控制新冠疫情上,有些人,根本不讨论在追踪中对个人隐私的适当保护,而是彻 底反对接触追踪。他们经常用一种无限上纲的论点(slippery slope arguments),在没 有任何现实证据或现实意义上的可能的情况下,想象极端情况下的伤害来否定个人信息的 收集与使用。他们实际上采取了一种隐私神圣不可侵犯的态度,而不是在隐私被侵害的可能性与损失,与可能对公益的危害之间进行权衡。

      这种对隐私极度迷恋的理论根源,在于西方近现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极端的公私对立观 念与对公的防范。公私对立的思想,在中国与西方都有更久远的资源。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, 至少在表面上看,就是为了城邦(公)的利益,消灭所有私利,甚至家庭。其背后的一个根 本假设,就是私利对公益的危害。战国思想家韩非子,也是强调公私相背的观点。但柏拉图 的《理想国》与韩非子所关心的是私利对公益的危害。但是,在西方的近现代,以英国思想 家密尔(John Stuart Mill)的《论自由》为代表(Mill 1985),虽然延续了公私对立的观念, 但是他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防止公权力和大众对个体的侵犯。不管他是出于什么个人原因关 注这个问题,但是他的这种思想,确实深入人心,成为了自由体制背后的意识形态基础。

      但是,中国先秦的儒家,恰恰挑战了公私对立的绝对性,而强调公私连续的一面。即 个体的选择、个体在相对私密的家庭内的活动,对他人与公益会有影响,因此公就有了关 注私的合法理由。《论语·学而》篇里讲:“孝弟也者,其为仁之本与”,就是讲对家人 的尊重,是关心他人的基础。孟子也讲,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(《孟子·梁 惠王上》)。这种观点,更在俗语中用“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”表达了出来。如果这种 想法成立,这就意味着,一个个体的行为,或者在比较私密的家里的行为,对公益会有影响。 这一影响,在新冠疫情下,被明显地展现出来。一个人可能染病以后的个体活动,是不是 戴口罩,等等,都可能对他人有重大影响。这会对隐私神圣的观点产生根本性的、理论上 的挑战,因为这一观点的基础在于个体选择与公益的割裂,并且只关注于公对私的威胁, 而不是私对公的威胁。因此,从儒家对公私连续的想法出发,结合我们对隐私的保护和尊 重的常识性承认,我们既不应该认为隐私是仅仅是个人的事情,神圣不可侵犯;我们也要 防止公权力、他人对隐私的不尊重和侵犯。我们需要做的,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好的权衡。
    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    广告
    广告

    网站首页 - 国内 - 国际 - 产业 - 宏观 - 公司 - 体育 - 评论 - 人物 - 投资理财

   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联系客服QQ:123456789 官方微信:weixin8888 服务热线:weixin8888

   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19 某某财经新闻资讯网 版权所有